用煤制合成氨等生产中排放的尾气提纯成液化天然气(LNG),变废为宝,既增加经济效益又减少环境污染,盐城气体可谓经济环保双赢。但是,由于用尾气提纯LNG的生产规模小,其生产安全目前还没有足够保障,在储存、接卸、槽车灌装等各环节都存在着安全管理的短板。对此,业内人士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尾气提纯LNG虽然生产规模小,但LNG的低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险性并不会因为生产规模小而降低。只有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在LNG生产各环节规范化建设,并强化管理,才能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安全生产。
据了解,弛放气是煤制合成氨生产中产生的尾气,里面的甲烷含量一般在30%左右,将其提纯为LNG已成为一些企业增加效益的选择。但是,用尾气生产LNG一般每天的产量在几万立方米,相比沿海、西北地区建设的LNG工厂日处理100万立方米的规模小得多。由于规模小,而且基本都在当
地使用,在储存、灌装等方面不仅硬件建设标准不足,而且安全规范操作流于形式。
专家指出,要实现LNG的安全充装,首先必须保证设备及安全附件的高标准、完好性。有的企业的装运槽车都是自己整装的小型槽车,安全阀、紧急截断阀等安全硬件的完好状况都不如专业危化品物流公司的大型槽车。由于紧急截断阀室内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如缺乏维护保养,很容易造成阀门卡滞、动作滞后和卡死现象。目前,整装小型槽车有接近40%的截断阀无法正常关闭。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高级顾问李士富介绍,LNG槽车的紧急切断阀是一种安全保护阀,当外界发生泄漏、火灾等异常事故时,阀门能快速自动关闭。